毒品是谁发明的,海洛因和阿司匹林的渊源?
提起毒品大家都会面面相觑,都知道毒品是一种害人的东西,一旦沾染就会失去健康和金钱,严重的会失去家庭和生命,多少年来不知道毒品害了多少人,有多少缉毒警察因为缉毒而牺牲,因此毒品是全国都禁忌的东西。那么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毒品是谁发明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插播:什么?阿司匹林和海洛因居然是“兄弟” 其实关于毒品的来源是很早的,几乎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在地中海东部就有大片的野生罂粟。也有人在使用,不过当时的毒品并不是很普遍,因为那个时候人们不知道提炼,直接吃是非常难吃的,甚至无法下咽。同时毒品是四季交替生长的,不是总有,因此不足让人上瘾,一般都被当成草药。 在公元前1500年这些罂粟开始传入埃及等地区,在六、七世纪罂粟进入我国,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把它们当毒品看,只是当成一种药材。在明朝时期,罂粟还被当成一种很名贵的花草。 罂粟虽然是毒品,不过也含有医用价值,宋朝时期很多中医发现罂粟可以治疗肚痛,咳嗽,痢疾,也有养胃、调肺等作用,有的人在头痛的时候会吃一些,会感觉好一些,几乎没有人能想到后来竟然被人们研究成了毒品。 在元朝时期中医们意识到罂粟的一些副作用,而且也很严重,因此开始建议人们慎用,不过在那个时期已经有人在吸食鸦片。不过当时他们吸食的都是从印度等地区掠夺的,被人们当成战利品,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并且逐渐研究出来怎样提炼和生产。 在清朝时期已经有人在用,不过依然是十分珍贵的药材,甚至会征收入税。在康熙时期每年都会进口百斤的鸦片,当时已经有人在吸食,不过人数并不多,应该都是很有钱的人在使用。 在雍正时期鸦片的进口数量逐渐增加,当到乾隆时期的时候鸦片的数量几乎达到了一千箱,到嘉庆时期数量达到四千箱,道光时期达到八千多箱,最后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证明吸食鸦片的人非常多,而且不再是医疗用,而是真正的毒品了。 曾经被人们当成是美丽的花卉,后期逐渐的演变成了害人的毒品,而鸦片在清朝晚期是非常普遍的,经常有人吸食,无论是朝廷还是平民都会抽鸦片。正因为鸦片的存在捣毁了人们的精神和意识,使国家更加的贫穷。 而人们为了能抽鸦片不惜贩卖妻子和儿女,还会做龌龊的勾当,很多百姓都是又黑又瘦,没有精神,像生病一般,因此外国人管我们叫东亚病夫,甚至后期还出现了八国联军入侵和抗日战争。 在元朝时期的时候印度已经开始生产鸦片,当年蒙古远征印度的时候就抢夺了很多鸦片。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苏门答腊人是第一个发明煮熟罂粟,然后把罂粟的中的浆液提炼出来,制作成烟草之类的吸食。 在我国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吸食鸦片,比如厦门,台湾等地是最先吸食的,在乾隆时期的时候发明了烟枪,并且还是抽鸦片,甚至非常的广泛。 到达现代社会之后鸦片已经被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毒品所取代,比如海洛因,冰*毒等,是害人的东西。为了贩卖鸦片很多人组成团伙,并且开始以高额的价格进行贩卖,很多人被毒品缠上之后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男人为了毒品抢劫勒索,甚至会杀人,贪污。而女性沾染毒品就会进行卖淫的行为,以此换取毒品,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曾经的罂粟可以缓解人的头疼脑热,而现在毒品可以要人的性命,一般吸食者都会感觉飘飘欲仙,甚至很兴奋刺激,导致神魂颠倒,陷入麻醉当中,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然而毒品过后人们会感觉非常的痛苦,甚至感到心悸,浑身不舒服,最终只能千方百计的寻找毒品。想要沾染毒品很容易,但是想要戒掉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越陷越深。 多年来毒品害人不浅,很多家庭因为毒品的原因妻离子散,失去了大好的前程,也有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么多年我国为了剿毁毒品付出了很多代价,无数缉毒警察放弃自己的家庭,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安稳的生活,只为了把这些害人的东西清除掉。 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先发明阿司匹林,11天后又发明海洛因 好心办坏事,是坊间常用的一句话。有的时候,一个人干一件事的初衷是好的,但获得的结果却是与初衷完全相悖的,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究竟该不该怪他。尤其是当这个人做的事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甚至这个世界所有人时,即使他有着好的出发点,但错误的结果还是会将他钉在耻辱柱上,被无情地鞭笞。 费利克斯·霍夫曼是一个化学家,出于发明镇痛药物造福大众的初心,他在十一天间先后发明了阿司匹林和海洛因。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还称他是左手天使右手魔鬼。 杨柳青青,伤痛轻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自古以来,我国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青青杨柳情有独钟,"柳"音同"留",寓意美好,常为世人引用,但杨柳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还有至今被人广泛使用的药用价值。 人类惯常具有冒险精神,见到什么都想着尝一尝,柳叶也没有逃出人类的魔爪,但柳叶入口苦涩,并不好吃,人类转而思考起了它的药用价值。 早在公元前1550年,人类就发现了柳叶具有镇痛效果。但彼时提炼技术有限,即使早就发现杨柳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也只能通过煮水、磨粉等手段来利用杨柳治疗伤痛。直到1874年,退热镇痛的"主力军"水杨酸钠才终于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来,并被广泛使用。但水杨酸钠味苦烧胃,副作用很大。 有缺点的东西就总是有人琢磨着改进,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患有风湿病,平常也是使用水杨酸钠来止痛。 关节炎的痛苦或许真的有所缓解,但他的父亲却要同时忍受胃部被水杨酸钠带来的灼烧感,说不清到底哪个更痛苦。霍夫曼是个孝顺的孩子,又正好是个化学家,不忍心看父亲忍受痛苦,下定决心要发明出替代水杨酸钠且没有副作用的止痛药来帮助父亲。 彼时霍夫曼在德国拜耳公司供职,他在实验室呕心沥血研究化学药品,想要提炼出水杨酸钠的替代品。皇天不负苦心人,霍夫曼还真的就提炼出了纯净乙酰水杨酸,同样具有镇痛清热的药用价值,但副作用却极小的一种化学药物。 确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之后,拜耳公司于1899年2月用"阿司匹林"这个名字注册了这个药品,并在市场上投用。 起初,拜耳公司并没有大力宣传和推广阿司匹林,只是免费提供给医生使用。"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阿司匹林的效果极好,用过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它的药用效果,所以就算没有打广告,阿司匹林也开始在医药市场上供不应求。 仅仅两年时间,关于阿司匹林文章和研究刊物就达到了160余篇,阿司匹林开始在国际上打开销路。除了广为人知的镇痛解热消炎的效用,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结、预防冠心病、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等重要药用价值。 阿司匹林强大的药用功能和低廉的价格,使它变成了市面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即使时代更迭,新的药物不断现世,阿司匹林也还是风靡全球最实用的药物之一。 基于阿司匹林带给人们的价值,它被称为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而它的发明者霍夫曼,不啻于是一位,送给人类安康快乐的天使。 左手天使,右手魔鬼 1897年8月21日,距离费利克斯·霍夫曼发现水杨酸之后仅仅只有11天,他又在实验室合成了二乙酰吗啡,它的止痛效果远远高于能让人上瘾的吗啡。 霍夫曼的初衷是寻找止痛效果好的药物,他也确实合成了这种药品,拜耳公司将其注册为"海洛因",在德文中是英雄的意思。经过简单的实验后,在没有进行临床试验的前提下,在海洛因问世不到一年,拜耳公司就急急将药品投入市场。自此,开启了海洛因的罪恶之路。 霍夫曼的初衷是没错的,但拜耳公司在没有仔细研究海洛因除了镇痛效果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副作用的情况下就投向市场明显是不可取的。吗啡这种药物本身就具有上瘾性,而海洛因在短时间内没有爆发出它能让人上瘾的副作用,恶魔潜伏在人间,只等有一日轰然爆发。 海洛因自从投产,便开始盛行,因为它的药效强劲,且暂时没有被发现有副作用,让拜耳公司大赚一笔,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海洛因。但潜伏的恶魔终将会苏醒,他的魔爪会伸向每一个曾经大肆利用他的人。 后来,海洛因被发现会在肝脏中转化为吗啡,同样会使人上瘾,自此海洛因开始从兴盛走向人人喊打的路线,一时间,海洛因的副作用开始大肆爆发,曾经有多受欢迎,后来就有多受唾弃。 它成为了毒品的代名词,它的制造者和生产公司被人人喊打,霍夫曼甚至被称为恶魔之手。多讽刺?阿司匹林成就他的天使之手,海洛因造就它的恶魔之手,左手天使,右手魔鬼,天使与魔鬼的诞生,只仅仅相差了11天而已。 天使或者恶魔,究竟谁是推手?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弱小的,但一个公司的力量可以是庞大的。正常药物问世后总是要经过漫长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副作用才会进入投产阶段。 但拜耳公司在草率的的动物实验和短期的人类实验之后就投入生产,明显是急于求成不负责任的态度,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态度影响了整个世界。 海洛因虽被发现了巨大的成瘾性,但黑市已经看上了这其中的暴利,有暴利的地方 ,就有人铤而走险。海洛因的生产链依然还存在着,法律并不能阻止有心人去不要命地获取暴利。毒品由来已久,常人都是谈之色变,犹如见到洪水猛兽,但这个东西一旦上瘾,便难以根除,就像赌博一样,赌场多金钱,金钱惑人。 霍夫曼将潘多拉魔盒递给拜耳公司,魔盒里面本来盛放的是希望和恶魔,但恶魔会伪装,骗过了霍夫曼和拜耳公司资本家的头脑,让他们放出了恶魔。这场毒品带来的世纪灾难,究竟怪谁?是怪递盒子的霍夫曼吗?还是怪资本主义永不满足的金钱欲望? 掰扯不清,但科学家没道理替资本家背锅,霍夫曼完成了合成的工作,临床研究是整个实验室的责任,销售推广是公司的决定,谁也逃不了干系。 来源:百度 传统文化密码 清诺晗history 编 辑: 济安 文字图片源于网络,略有编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
最新文章 |
图片主题 | ||||
|
||||
热门文章 |
推荐文章 | ||||
|
||||
相关文章 |
便民服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