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教学设计
>首页 -> 下载中心 -> 信息社政 [ 录入者:佚名 | 时间:2011-02-27 | 作者: | 来源: | 浏览:912次 ] 改变字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知识。

能力目标:

在掌握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适时地提高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讨论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共产党的斗争历程中学习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要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使学生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再现、设疑讨论、图示法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提问: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谁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

播放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政变视频。

提问:面对血腥屠杀,共产党人该怎么办?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对策

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加强情感体验,唤起学习热情

新课教学

(一)

(一)南昌起义与“八七”会议

1.南昌起义

过渡:首先让我们走入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请观看视频,说出南昌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人?播放“南昌起义”视频

出示南昌起义油画要求学生辨认领导人,并编谐音“刘爷煮粥喝”帮助学生记忆

提问:(1)为什么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引导学生把意义概括为“一腔两开始”

过渡: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共产党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称为“八七会议”

2.八七会议

出示八七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表格

过渡:八七会议后,根据会议精神,共产党在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最重要的一次

3.秋收起义

出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示意图”,提问: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提问:(1)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说明了什么?

看图说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之处

两次起义的失败又给我们什么教训呢?

补充材料: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过渡:毛泽东最终选择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哪里?

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南昌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人等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填写表格

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发表看法

形象直观的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综合整理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习记忆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两次起义及其教训。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基础

新课教学

(二)

(二)革命根据地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上半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背景、领导人、地点、地位、发展等内容

井冈山会师

出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示意图”,边指图边讲解经过

链接到井冈山会师经过及改编后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补充材料:中国军队名称变化

过渡:井冈山根据地在中华大地就如星星之火,当然最终势必形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出示“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看图说出有哪些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和第一个根据地在哪里?

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分析其成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多种因素

(1)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革命根据地分布的共同特点?

(2)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过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讲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汇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过渡: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随着农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填写表格

学生看图概括归纳

新课教学

(三)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材料,填写表格:目的、内容、分配原则。

提问:结合以上事例,分析说明土地改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作战的现象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尝试。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阅读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提问:①时间?②地点?③主席?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

课堂小结

5分钟)

出示板书讲解:面对血腥屠杀,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在实践上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理论上召开八七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根据地也得到了壮大和发展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第二部分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部分讲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知识点繁多,学生难以掌握,因此该教案围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进行设计,从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导入,引发共产党人在实践上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在理论上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后来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教学时补充该思想的内容为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实行民主选举,根据地得到了壮大和发展。通过“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哲学原理,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更清楚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一中 卢明周 谢龙清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下一篇《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
版权申明: 本站不上传及存储任何影音、图片及有版权的文件,内容均收集及采集自互联网第三方,尤其是各大影音及大型网站的分享平台, 由于系统采集缺陷,难免有疏忽版权及其他问题。如有侵权,请留言、评论或EMAIL告知,待本站修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