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
>首页 -> 社会专题 -> 农村特色 2011-02-13 来源: 作者: 【】 浏览:730

蓝曼龙

蓝曼龙-图片说明:

英文名: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俗名: 蓝曼龙 产地及产期: 原产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属斗鱼科。

蓝曼龙

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是攀鲈科毛足鲈属鱼类,与“三星”、“蓝星鱼”十分近似,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地。1896年由西德人J.F.G.Umlauff首先记述发表,其英文名为B1ue Gourami又名Three—Spot gourami。蓝曼龙体色艳丽,性情温和,幼鱼时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显得滑稽可爱;该鱼对水质适应力强,价格又比较低廉,所以是一种被世界热带鱼爱好者广泛饲养的品种。其人工培育的品种是黄曼龙,又称金曼龙,其英文名Golden 0paline Gourami,因其体色金黄而得名。这种人工培育的品种无野生种。

基本信息简介

拉丁学名: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英文名:Three-Spot Gourami 俗名: 蓝曼龙 产地及产期: 原产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属攀鲈科。

形态特征

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妒。体色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腹绍边缘略带浅黄色;背绍,腹鳍和尾鳍的浅蓝灰底色上均匀分布着艳蓝色斑点。

蓝曼龙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性成熟后形态差异明显(见表1)。项目雌鱼腹部较饱满,雄鱼腹部不饱满。雌鱼背鳍圆而钝,雄鱼背鳍长而尖。雌鱼体色较黯淡,雄鱼较鲜艳。雌鱼丝状胸鳍基部橘红色不明显,雄鱼丝状胸鳍基部橘红色明显。

生活习性

对溶氧的要求

攀鲈科鱼类有褶鳃,可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中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到水面吞咽空气。作为观赏鱼,为使蓝曼龙健康活泼地生长,要求DO≥4mg/L。

食性

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但不会追逐吞不下的小鱼。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温度要求

最适温度在22—28℃,耐低温的能力强于其它热带鱼。在18℃时尚可少量摄食,若温度逐日缓慢下降,可在14℃长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

从以上生活习性可以看出,蓝曼龙是一种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观赏鱼;其性情温和,除了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混养外,可与绝大多数中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

繁殖

亲鱼选择

蓝曼鱼一般经6—7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性成熟,最好选择月龄在12—20月之间的蓝曼龙作亲鱼。此时体长10cm左右,繁殖力最强,一次产卵可达2000多粒;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对亲鱼的要求是:形体健状、色彩鲜艳,雌鱼必须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雄鱼个体应大于雌鱼,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

繁殖环境

将一对亲鱼(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为50cm×35cm x 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鱼培育,面积必须在0.5m2以上。水温比平时略高1—2℃,以26—28℃最为合适。蓝曼龙可饲养在pH值6.0—8.8、硬度为5—35。dGH的水体中,但作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应控制在6—7.5,硬度为7~15。dGH之间。繁殖时无需充气增氧,保持环境安静最为重要,更不能用过滤设备。

蓝曼龙产卵前有筑泡沫浮巢的习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叶水草,也可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使蓝曼龙筑巢容易些。

产卵

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

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雄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排放精子。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雄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

产卵完毕,须立即将雌鱼移开,因为这时的雄鱼变得很有攻击性,不允许雌鱼靠近浮巢,经常去啄雌鱼,甚至会将雌鱼啄死。雄鱼全力以赴看护受精卵,偶见少数受精卵从浮巢中掉下来,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口接住,吐回浮巢中。产卵后第二天受精卵出现眼点,第三天孵出鱼苗,浮巢渐渐消散。当雄鱼的护幼任务结束时,需把雄鱼移开。孵出的仔鱼分散在水面上,尤其是缸沿四周。此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仔鱼腹部有带油球的卵黄囊,第四天油球消失,开始平游,进入仔、稚鱼培育阶段。

仔、稚鱼培育

饵料的选择

蓝曼龙的繁殖操作相对简单,而仔、稚鱼的培育则较难,原因是蓝曼龙的仔鱼个体明显小于其它热带鱼,体长只有4mm多;大多数热带鱼的仔鱼体长都在7mm以上,一般都可开口摄食孵化不久的丰年虫无节幼体,甚至可直接摄食小型枝角类,如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玛丽鱼(Poecilia latipinna)。蓝曼龙仔鱼转为外部营养时尚不能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需要提供个体更小的活饵。表2是蓝曼龙仔、稚鱼的活饵选择。

阶段 时间 活饵种类 日投喂次数

仔鱼 平游后2D内 草履虫、小型轮虫 4次

平游后3D-4D内 轮虫 4次

平游后5D-6D内 刚孵化的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平游后8D-10D内 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平游后11D-19D内 小型枝角类 3次

稚鱼 平游后20D-40D内 枝角类 3次

表2 蓝曼龙仔、稚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活饵投喂

草履虫及轮虫投喂量应掌握在两餐(上一餐与下一餐)之间刚好吃完为度;丰年虫的投喂量应控制在每餐半小时内吃完为度。

日常管理

(1)换水  

仔、稚鱼期间蓝曼龙的鳃发育未全,又因培育水体中个体密度高,易发生缺氧,此时可微微充气。在乎游后一周内,一般不加水、不换水;一周后每天可加水1/20或换1/10的水量,但操作宜轻缓。

(2)防病害  

笔者饲养蓝曼龙6-7来,未曾发现该鱼感染寄生虫病。然而在体长1.5-2.5cm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但不是很严重;同样是攀鲈科的鱼---马三甲,在这个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死亡率很高。对此,发病前用呋喃唑酮2mg/L药液泼洒。

仔鱼培育时,因使用活饵料易带入水螅,有时在缸中大量出现。水螅不仅摄食所投喂的活饵料,而且对于1cm以内的仔鱼也会造成伤害。杀灭水螅可用硫酸铜0.35mg/L处理,一天后换水1/3以上,以保证安全.  

(3)防打斗

蓝曼龙生性好斗,往往在一缸中养数条蓝曼龙会引发斗殴,最好在一个缸里养少量鱼,并不可以和灯鱼混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金鱼食量控制法 下一篇铁炮百合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1236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