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塘鲺为何无人敢吃?
>首页 -> 社会专题 -> 农村特色 2022-03-03 来源:搜狐 作者:大树没有根 【】 浏览:575

非洲人的“救命鱼”,入侵我国后泛滥,埃及塘鲺为何无人敢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本土的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体型更加硕大、通体发黑的埃及塘鲺。

其实埃及来到中国也不过40年的时间,却在我国南方各大水域泛滥成灾,侵占本地鱼的生存空间,严重地威胁到了我国的生态系统,危害程度和罗非鱼有得一拼。

插播:埃及塘鲺

面对这些来自非洲的,我国的“吃货”也一筹莫展,很多人都表示不想吃也不敢吃埃及。这是为何?老规矩,各位读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不妨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埃及又叫埃及胡子鲶,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里的鲶鱼,俗称塘角鱼,1981年被引进中国养殖。它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的特性,是一种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的鱼,耐寒临界值为7到10℃。

并且这货的繁殖能力还很强,一年可繁殖3-4次,一次产卵数万枚。就这跟下崽机器的繁殖速度,埃及的数量几乎一天一个样。正是因为数量多还耐造,埃及在70年代还一度成为非洲人的“救命鱼”。

当时气候比较干旱,非洲地区粮食欠收,食物紧缺,一时间。部分非洲国家的人们发现埃及塘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于是政府号召人们养殖塘鲺,加上在野外捕获的埃及塘鲺,让不少非洲人填饱了肚子。时至今日,埃及还是非洲部分地区居民的主要肉食来源之一。比如马里一个叫做多贡的非洲民族,就有捕塘鲺的传统。

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捕鱼节,每年的枯水期湖面开始萎缩,鱼都深陷泥中的时候,多贡族人就会按传统展开这个捕鱼节。上千人一起冲进湖泊里捕捞鱼类,而抓到的鱼大部分都是埃及塘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水产部门发现埃及长得快而且容易养活,在1981年从非洲引。1982就在我国广东的一座水产基地养殖成功,本来这种来自非洲的优质鱼种,可以帮助养殖农户增收。

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管理不少,导致埃及在雨季鱼塘水满的时候趁机出逃,来到我国的自然水域,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找到埃及的身影,不管是清澈的河流,还是淤泥很多的小水沟,甚至是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只要有水埃及塘鲺就能活。

和普通的鱼类不一样,埃及的食性很杂;它们可以吃浮游生物、水草以及其他小鱼。要是食物紧缺,埃及塘鲺还会残害同类以填饱肚子。可以说,只要能吃的它们都不会放过,包括下水道的粪便,腐烂的肉块等等。

埃及吃得多,长得也大。我国野生的本土生长速度慢,重量一般都不会超过一斤。而野生的埃及塘虱,体形巨大非常健壮,一般情况下长到几斤完全不成问题,甚至连几十斤的埃及都有。

因为生活在野外的埃及对食物来者不拒,什么东西都吃。因此早就被各种毒素、重金属元素浸透。尤其是臭水沟、烂泥塘和下水道的埃及,还自带一股恶臭。

面对这种浑身布满毒素,肉质松散而且腥臭难闻的鱼类,即便是中国吃货也不敢轻易下口。实际上,就连专家都曾经建议,捕捉到野生的埃及尽量不要吃,以免引发身体不适,毕竟你不知道它们身上带有多少毒素。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这12种水果蔬菜,能再生在家种起.. 下一篇韩国七大民俗文化!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1236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