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中国风情画
英国女画家伊丽莎白·基思(Elizabeth Keith,1887-1956年)出生于苏格兰、在伦敦长大、自幼学水彩画。因妹妹嫁与日本出版商,她在1915年前往日本探亲,并在日本侨居九年。期间,曾去朝鲜半岛与中国旅行。她以版画的形式记录了旅行见闻,这其中很多幅创作于苏州,这些作品呈现了民国时期苏州独特的风物人情,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擅长水彩画和素描。由于她的妹妹和在日本的出版商结婚,便有了她的远东之行,远东写生的作品包括中国的北平、上海、苏州、香港等地。下面是她用木版画记录下的清末民初的中国风情。
伊丽莎白·基思
Twin Pivilions,Soochow (图片来自豆瓣用户“秋色波连波”,下同) 双塔下,柳树摇曳生姿,农民正在稻田里插秧。挑水的劳力、路上行走的人、田埂上或许还有两朵不知名的小野花……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leaning Pagoda,Soochow 虎丘斜塔高耸入云,塔下是几座民居。房前屋后尽是自在而忙碌的人群,老人放羊,穿着粗布衣服的家庭主妇打着伞SHOPPING归来,画面不远处还有骑着非共享单车的少年,像风一样自由……
Outside Chang Man gate,Soochow 阊门外,繁华依旧。店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买花的人,卖花的人……繁忙而有序地享受着生活。
Embroiderers,Soochow 绣娘正在认真地刺绣,绷架底下的脚炉证明这是在冬天的一次创作。 对面坐着的“小短腿”还够不到地下的脚炉,应该是个还未年长的小姑娘吧。刺绣可是过去苏州小娘鱼的必修课!
Spring in Soochow 水巷间,浣衣、打水、洗菜,小桥上,身材微胖的妈妈抱着婴儿,后面跟着年纪大些的哥哥……
Pewter shop ,Soochow 苏州锡店,再现了当年人们用锡制品的热闹场面。
Street Scene -Soochow in Kiangsu
Camel back bridge,China 伊丽莎白·基思的作品不止于描画风景建筑,从她的色彩笔触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关于那时苏州人吃喝拉撒的生活日常。 1956,伊丽莎白去世,59幅木版画和8幅彩色版画在东京展览,水乡的风情通过其作品传播到了世界上。 参考资料: 世俗风情与文化记忆价值——英国女画家伊丽莎白·基思关于民国风情的版画浅析,陆兴忍
|
|||||||||||||||
|
|
| 最新文章 |
| 图片主题 | ||||
| |
||||
| 热门文章 |
| 推荐文章 | ||||
| |
||||
| 相关文章 |
| 便民服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