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纸,是谁发明的?
据网络上的说法,公元580年8月26日是中国人发明厕纸的日子。能把一个这样的猎奇小事件确定到如此精确,势必有妖,于是去搜了搜。8月26日,其实是一个美国的“National Toilet Paper Day(国家厕纸日)”,至于具体来源,大多数说的是在1871年的8月26日这一天,第一卷厕纸被卖出了(存疑)。但这个所谓的“国家厕纸日”在西方世界里,也只不过是一个“野鸡”节日,和联合国官方设立的11月19日的世界厕所日不能相提并论。 插播:200年前的厕纸长这样? 2021年世界厕所日logo及宣传画图自/联合国 那公元580年又是如何来的呢? 关于厕纸的发源,维基百科(wikipedia)在厕纸历史介绍的开头就提到了一个人——Yan Zhitui,就是颜之推。很多人一定没听过这个人,但不少宝妈应该知道他,颜之推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写出了《颜氏家训》这本书,人们在教育子孙的时候,就爱引用其中的警世名言,比如《勉学篇》中的“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颜氏家训》图自/网络 就在这本国学经典之中,史学家们找到了中国人使用厕纸的最早的蛛丝马迹——《治家篇》中写了一句:“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这句话意思就是不能把圣贤之书拿来擦屁股,反向说明了当时就有拿书籍/纸张擦屁股的现象存在。 图书馆古籍修复 而颜之推就生活在公元531年至公元597年的南朝梁和北周,大致可以猜测公元580这个时间的确定是来源于此,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580年,才刚刚当了两年的、荒淫无度的北周宣帝宇文赟病危,他的老丈人杨坚趁机辅政、消灭异己。 次年,也就是公元581年,一个崭新的大一统帝国隋朝如朝阳般升起,而这个杨坚就是那个杨坚——拥有开皇之治功绩的隋文帝。所以,这个厕纸发明的年份很有可能是瞎选自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节点。 从仓颉造字开始,到蔡伦造纸、洛阳纸贵,纸和字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一个视纸、字如若珍宝的国家,却很早就把纸用来擦屁股。元明时代,光浙江一地就生产草纸1000万包(每包1000-10000张)。再根据宫廷记录,1393年,明代南京皇宫就消费了72万张草纸,朱元璋时的皇室更是使用了15000张带香味的、更柔软的草纸。 活字印刷术 厕纸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普及了,但历史上的敬惜字纸的运动却被滥用、不敬字纸的行为激起了斗志。正如上文《颜氏家训》中所提到的,爱惜书籍是士大夫的百行之一。唐代高僧道宣也在他写的《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中,要求新入沙弥“不得用文字故纸”拭秽。 两宋时期的怪异小说中也有类似的警言,比如,老鼠因为把《金刚经》咬碎来做巢,而遭到报应的故事。 《俟堂专文杂集》是鲁迅收藏古砖拓本的集子俟堂是鲁迅早年的别号 但是敬惜字纸的方式实在十分的耗费财力,不止需要用物质鼓励老百姓收集纸张,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去处理废纸。 总共,五大步去敬惜字纸——洗秽、建炉、焚灰、出灰、送灰。 洗秽就极其费工,就是把秽纸洗干净,还要加香料洗;洗完的水还不能随便倒要用极细的筛子过滤,以防漏掉剩字,冬天洗完的纸还要烘干。 烧完纸的灰,还要用船送入江心或者海,还不能随便入水,要将水慢慢注满灰瓮。 陕西白水县的仓颉庙中的仓颉手植柏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东汉《仓颉庙碑》就是来源于此庙 为了表达对字纸的敬意,古人用了一套极具仪式感的流程去送别旧纸,但这样耗时耗力、甚至带了点迷信的运动,在新文化运动时,被批为暴殄天物。 废物(纸)得不到重新利用,纸从一个尊崇的神变为一种资源之后,它的神秘性也就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还能在各地名为文昌塔、惜字塔、字库的古建筑中,瞥见那个敬惜字和惜纸的时代。 成都崇州街子古镇上的字库塔 湖南靖州文峰塔 说回到厕纸上,我们中国人将纸的雅和俗发挥到极致。那既然没有比中国人还要早的关于厕纸使用的记录,就可以说中国人的确是世界上最早用纸擦屁股的国家,但是正儿八经的现代意义上的厕纸,发明人还是西方的。比如厕纸的发明人Joseph Gayetty,1857年就打着缓解痔疮疼痛的噱头,开始推销他的纸巾。 早期Gayetty厕纸广告,当时还只是方巾纸,我们常见的厕所卷纸还是别人发明的,图自/wikipedia。 这是一份1891年的卷纸发明专利证书 图自/wikipedia 但是西方的这些发明还是奔着实用目的去的,一点艺术感都没有,中国人可就不一样了,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地方。为了把这件“污秽肮脏”事儿显得文雅些,我们把厕所取了各种名字,最文雅的可能就是禅宗了,他们把去厕所/盥洗室看作是一种修行,称其为“雪隐”,因此有着严格的清规,最重要的就是干净,所以你上厕所的时候需要背诵经文,以净化身心。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朝的金山寺,厕所里面会有转着泥块、灰、澡豆的盒子,还挂着香木棍,门口摆着净桶和水臼,盥洗室里还配着专门的人去负责厕筹、清扫和烧水。 镇江的金山寺 江苏禅宗的三大名刹之一 厕纸那么早的出现,还是因为上厕所这事儿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受重视。在春秋时期,城市的公共盥洗室建设已经很完善了,“城上五十步一厕所,上厕所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赣州老城保存下来的、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宋朝排水系统便是最好的例证。 江西赣州古城 赣州的宋代福寿沟依然在使用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依然有6.73亿人仍在露天便溺,20亿人使用被粪便污染的饮用水,每年有29.7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水相关和卫生设施相关的疾病所致的生产力损失占许多国家GDP的5%!而在中国这么多年的爱国运动中,“厕所革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2020年是为期三年的农村“厕所革命”的收官之年,更是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 从厕纸到厕所,从雅到俗,从用纸到惜纸,这都是从生活上、精神上追求干净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在细微处的一个有趣的体现。
|
|
最新文章 |
图片主题 | ||||
|
||||
热门文章 |
推荐文章 | ||||
|
||||
相关文章 |
便民服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