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满分作文:以“可为”作舟
以“可为”作舟 青年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要想做一个“有为”的青年,自然离不开“可为”的时代。 “可为”的时代,造就了“有为”的人才。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智慧,其实也是他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无奈之举。生不逢时,自然壮志难酬,才有了屈原自沉汨罗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代悲歌,才有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而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和灵魂,给了我们“可为”的勇气和力量。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有为”的杰出人才。吴文俊、黄旭华、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巨匠,彭士禄、张桂梅、黄文秀等时代楷模,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在这个“有为”时代的精彩? 在“可为”的时代,我们应做“有为”青年。生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是幸运的,要担起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而言之,做“有为”青年,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生命绽放光彩;大而言之,做“有为”青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些人想通过“躺平”来抵制“内卷”,宁做“佛系"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靠聪明的大脑和勤奋的双手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仅靠想天尤人岂能“封狼居胥”?仅靠坐而论道岂能“上九天梳月"?空谈之声再澎湃,又岂能敌过在荒漠风沙中筑起绿色屏障的赛罕坝人的坚守之心?空谈之声再激昂,又岂能敌过为国家科研事业默默贡献的科学家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心?以“可为”作舟,扬“有为”之帆。“可为”的时代,造就了“有为”的人才,却不等于只要生活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就能成为“有为”之才。我们不仅要有成为“有为“青年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有把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力,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迎难而上,在“可为”的新时代中大有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让我们一起搭乘“可为”这艘时代的巨轮,扬起“有为”的风帆,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名师点评: 1、文章立意高远,语言鲜活生动。文章以“在‘可为’的时代,让我们成为‘有为'青年”为主题,在论述中将个人的“有为”融入“可为”的时代,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考生巧妙地引用了韩愈、王勃、龚自珍等人的诗文,并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2、采用递进式结构,抽丝剥茧地展开论述。考生分别从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可为'的时代,造就了‘有为’的人才”“在‘可为'的时代,我们应做‘有为’青年”“以‘可为'作舟,扬‘有为’之帆”,层层递进,深化论述。前两个分论点探讨了“可为”与“有为”的关系,第三个分论点强调了应当将“有为”的想法变为“有为”的行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试卷:2021年 全国甲卷 适用地区: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 作文真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 最新文章 |
| 图片主题 | ||||
| |
||||
| 热门文章 |
| 推荐文章 | ||||
| |
||||
| 相关文章 |
| 便民服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