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复旦投毒案的血色反思
>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2014-04-07 来源: 作者: 【】 浏览:348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消息,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疑遭室友投毒,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经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还在调查中 (据4月1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名校、硕士研究生、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数个关键词应该组成一个美好的故事,然而现实却是一个被毒致死,一个投毒被拘,同处一室却阴阳两隔,原本令人向往的未来突然戛然而止。

这是一场人伦的惨剧,毒手无情地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强制定格;这也是整个社会的集体疼痛,这些疼痛中包含对凶手作案心理的强烈不解、对现世教育的集体忧心;这场人造惨案,正以悲凉的情绪,渲染着整个社会的躁动与不安。

这起案件令人不由自主想起1994年清华铊中毒女生朱令,如果说她的背影过于遥远、模糊的话,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三名大学生遭同学报复铊中毒……什么时候开始,清静幽雅的大学校园不再是书香飘逸的象牙塔,而成为明争暗斗的搏击场;校友、室友不再是亲密无间、彼此扶持的代名词,反而成为近距离的怨尤、无端嫉恨的发泄对象?

悲剧已经形成,再多的惋惜、留恋,或许都只是暂时的安慰。我们也坚信,有法律做后盾,狠下毒手的人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痛定思痛,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乃是从这起悲剧中去反思我们的教育。

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当下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初级教育,已经异化成了“教育竞技场”。打败对手的教育理念,已经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接受不到基础教育应该包含的人性之爱,其直接后果便是我们培养了一大批能力超常却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片面强调学生该如何成才,却往往将心理教育置于教育链条的末端。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例已高达10%,而在这样的现实中,不管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心理问题都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当学生心理问题无处宣泄时,悲剧便应运而生。

或许,这一惨剧只是当下教育的一个极端。但是,它所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已经不能再被忽视。毕竟,教育乱象与教育悲剧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教育乱象塑造出来的教育悲剧,已经让我们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而要终止这一悲剧的循环,也只能从我们的教育中去寻找答案,从那些纷繁复杂的病态乱象中去寻得解药。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 中国消费者报快评:澧河水一夜清 下一篇卫生间多年返臭味原因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1236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