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组织学生出国“游学”需要剥掉私利
>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2014-04-07 来源: 作者: 【】 浏览:345

日前,贵阳一私立小学打算组织学生到国外游学。通知一出,家长们分成两个“阵营”:一方认为,海外游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游而不学”;另一方则认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前几日,李先生从在某私立小学就读的儿子手中接过一张学校通知单。“通知单告知家长,这个暑假学校要组织学生去海外游学。”李先生说,学校列出两条游学线路,一条是7日韩国游,花费需要1万3千余元,另一条线路是为期15天的美国游,费用高达3万余元。(4月17日《贵阳晚报》)

学生如果能有机会到国外“游学”,无疑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能够锻炼学生自立、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也是极有帮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无妨放手让孩子出国“游学”。不过,学校组学生出国“游学”,需要“剥掉”私利,还原教育的本质目的。

出国“游学”,费用自然不低,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游学”的报价远远高出旅行社的报价,这就需要怀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高出的部分是因为“游学”的特征,这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是给了学校教师回扣,或是教师的费用也由学生来付,这就值得商榷了。

出国“游学”,显然不等同于出国旅游。这与公款旅游与公款考察的区别一样。“游学”要有“学”的内容,比如安排和外国学生交流,参观外国学校,和外国学生一起生活交流等等。如果变成纯粹的旅游,则违背“游学”的目的。据了解,学校提供的美国线路上,除了参观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外,其余都是各类景点的游览。这已经与旅游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样的“游学”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是为了某种私利而非教育。

出国“游学”,显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承受的,这需要让学生自愿选择,且量力而行,因为考虑到可能造成学生攀比心理,教师应该作好消除弊病工作。其实,学校除了组织出国“游学”活动之外,还可以组织到贫困山区“游学”,这同样是在开拓学生视野,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学校组织出国“游学”,只以教育学生为纯粹的目的,而非为了赢利,更非借机“揩油”,如此才是可以接受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 长沙晚报:“水价之争”别只看利.. 下一篇人民日报质疑乐敦眼药水中日歧视..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1236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