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阀兴衰
>首页 -> 社会专题 -> 历史天空 2024-02-01 来源:微信 作者:春帆楼下 【】 浏览:369

三菱、三井、住友……这些日本商号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水笔、橡皮,这些商号提供着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财阀。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但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

插播:日本财阀揭秘

(1923年东京丸之内街景图,三菱财阀的相关企业遍及整条街)

什么是财阀?

财阀是在同一金融寡头控制下,结合同族、近亲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集团。财阀的标志性特征是同族控制、多元化经营、垄断地位。

同族控制意味着财阀由一个家族出资控制,这个家族是财阀唯一的出资人。虽然财阀企业的日常经营可能会委托于受雇佣的专业经理人,但其所有人只有同族。

财阀同时经营多个领域业务。一个财阀内部往往有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矿山、冶金、钢铁、制造等工业部门,同时还经营贸易、航运等服务业公司。也就是说,财阀形成了特有的内部供应链和资本链市场。

除此之外,财阀还需要具有排他性支配和独占性地位等特征。排他性支配指的是财阀的本部作为控股公司完全控制旗下子公司,外部资金几乎无法插手。独占性地位要求财阀在其涉足的领域内占据较高的份额,独领风骚。

(三菱财阀创立者岩崎弥太郎)

不难看出,满足这些特征的企业集团必须具有充裕的资金储备和超强的管理实力。如果把财阀比作金字塔,那么塔顶就是控股公司,塔基就是各个子公司。金字塔的格局雄伟壮观,但是在日本,能够称为财阀的屈指可数。三菱、三井、住友和安田就是财阀中的佼佼者,这些大财阀在战前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财阀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有自身的成长逻辑和发展过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推进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等国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处在了经济活动的中心,一些企业家开始围绕政府寻找赚钱的机会。当时日本还没有建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政府金融机构,于是政府就将征收的税金交给商人暂时保管,但却不向商人们收取利息,商人可以将这些钱借贷出去赚取利息,三井就是靠这样的方式逐渐积蓄实力并发展成为政商。三菱则拿到了“台湾出兵”所需的运输业务,受到了政府的保护。

总而言之,政商之“政”就意味着它们与政府关系密切。

1880年前后,随着作为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成立,许多政商失去了生财之道。与此同时,政府低价变卖的工厂、矿山等官产则给了他们转型求生的机会—走向多元化经营。三菱从专注于航运业转向了造船、矿山开采和银行业;住友则从矿山走出,将手伸向了银行和金属加工等重工业。可以说,以此为契机,财阀全面走上近代日本的舞台。

随着产业的不断开拓和发展,财阀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同族一经营者关系发生了转变。财阀是同族控制的,但同族可能会选择牺牲企业满足自身的欲望,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财阀最后大都选择由专业经理人负责具体业务,同族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单纯所有者。

其次是控股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由于走向了多元经营,将所有事业合并于同一个企业不利于经营的效率,因而巨型财阀大多设立作为总部的控股公司,以安排旗下所有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人事和经营战略。各大财阀甚至都有自己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满足本财阀其他子公司的贷款需求。

1901年至1930年,日本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政府推行“以对外战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方针。以此为背景,三井、三菱和住友财阀逐步将其众多企业改为股份公司。1909年三井率先设立了同族控股公司,三菱于1918年、住友于1921年也先后设立了同族控股公司,从而实现了金融资本化。在20年代日本经济慢性萧条时期,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商社通过兼并和控制破产或不景气的企业,确立了金字塔型的支配体制。这时的四大财阀,控股公司是最高统辖机关,支配诸直系公司和众多的准直系公司。

1931年至1945年,由于经济危机,日本法西斯上台,日本走向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道路。

过去支持政党的财阀转向与军部结合,向适应战争经济需要的重化学工业领域积极扩张,使其规模和利润一度达到空前的程度。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国内在原有四大财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鲇川、浅野、古河、大仓、中岛、野村等六家新财阀,总称为日本十大财阀。

从财阀的生产规模和实力看,三井财阀的综合实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三菱财阀则发展速度最快,军事重工业发达,综合实力居第二位,住友财阀排第三位。

从组织结构看,财阀属于垄断组织,呈金字塔型,控股公司居于顶端,下面是直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再下面是众多的准直系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及关系公司。内部联结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控制型联结。从企业管理体制看,财阀是垂直支配型管理体制,财阀本社(即控股公司)是最高权力机关,直系公司和准直系公司的资金、人事和经营等方面的重要决策都必须获得本社的批准。二战期间,日本财阀与国家资本相结合,配合日本的侵华政策,对中国进行疯狂掠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财阀依附于日军进行大举扩张,日军所到之处,财阀随之跟进。尤其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日军的武力保护下,日本财阀通过各种统制组合取得垄断地位,并且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财阀在中国的支店网络也随之扩大,其势力深入中国全国各地,甚至在一般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地方也能见到日本财阀的身影。各财阀经营的重心也由轻工业领域转向军需工业,与日本国家资本相结合,配合日本的侵华政策,对中国进行疯狂掠夺。日军占领东三省后,日本的国策“是要使满洲成为日本进攻苏联、中国其他各地,以及与英美的战争的军需资材的供给地和军事交通的据点”,这对资本雄厚的财阀而言,可谓迎来了对华扩张的千载良机。

日本财阀改变了以往主要从事商业、金融、轻工业经营的方针,逐渐扩大了对军事工业的投资,并进而加强了协助战争的体制。1931年至1936年期间,钢铁、煤炭等军事工业的基础部门,以至于机械化武器工业等的主要部分都掌握在三井、三菱、大仓等财阀手里,从侵占“满洲”以前算起到其后的五年之间,三井、三菱利润率激增二倍,住友财阀则增长四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东北煤铁的掠夺,主要通过“满铁”以及大仓财阀的本溪湖煤铁公司完成。1935年,关东军出台《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处理纲要》,要求本溪湖煤铁公司由大仓和伪满洲国政府合办。大仓财阀“转向”与军阀结盟,并根据军方的要求改组本溪湖煤铁公司,更名为“本溪湖煤铁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加紧对东北资源的掠夺,本溪湖煤铁公司生产的低磷铁是极为重要的军工原料。

“七七”事变后,日军认为通过民间资本进行的“对华经济工作”,“全部归于失败”,“只有大资本家经营的事业保持命脉”,提出“对华经济工作”应进行“统制”。即由国家资本的“国策会社”为主导,让财阀进行配合。

自此,财阀积极同军部的武力扩张相呼应,与国家资本结合起来,充当对占领区进行经济扩张和掠夺的尖兵。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和华中振兴株式会社。1938年11月,“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正式成立,从管理被占领的铁路、矿山等工作开始,进一步成为控制整个华北经济的“经济参谋本部”。

日军的作战行动转向华中后,日本内阁决定成立“华中振兴株式会社”,下属子公司有华中水电、电气交通、华中蚕丝、华中轮船、华中火柴等 15 个,各子公司的最大股东基本上都是财阀。至1942年年底,“华中振兴株式会社”先后控制和占有华中矿业、水电、内河轮船、电信、上海恒产、公共汽车、水产、大上海瓦斯、蚕丝、铁道、淮南煤矿、盐业、中华轮船、运输、火柴和振兴住宅组合等。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始终与日军密切合作,在“军管理”过程中通过“受任经营”取得经营权。“军管理”系日军借口依照“国际公法”或“战时法规”没收“敌人官产”,并暂为保管私人企业,以防止“不逞之徒”的破坏,在占领地将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交通、通讯、电力、矿山、造船、重要机器等工矿企业由日本军方直接占领,军队控制、操纵企业的主权,其经营管理则往往委托相同行业的财阀代管,以期熟悉业务和发挥更大效益。

“军管理”结束后,财阀则在日军的武力协助下通过“租赁”“收买”“合办”等手段,将大批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占为己有。在商业领域,日本财阀在日军的统制政策下成立各种组合,将华商强行纳入其管理监控之下,从而控制主要商品物资的流通和分配。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在日军的武力的保护下,通过各种统制组合取得垄断地位。并且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财阀在中国的支店网络也随之扩大。财阀积极协助日本政府和军方经营国策会社,对沦陷区的主要交通运输、通信、矿产、金融、财税等国民经济领域实施全面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

在日本财阀的配合下,中国广大沦陷区完全沦为日本战时经济的附属地和战争资源的供应地,并进一步被纳入到日本殖民经济的体制中。抗战期间,财阀在华的扩张与垄断,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产物,财阀在华的经营活动也可以说是日本侵华史的缩影。

1945年美国刚刚占领日本时,对日本进行和平改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将日本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体系,彻底废除。美国陆军少校艾略特甚至扬言:我们要彻底摧毁日本工业,直至在任何一家日本工厂找不到发动机、蒸汽机、内燃机,一本产品说明书也不留下。

美国政府内甚至开始制定把日本由工业国迅速改造成农业国的方案。同时,驻日美国开始关闭和查封日本大中型工业企业,比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业、住友机械、三井造船、东芝、日立、NEC、小松制作所等等。850多家日本著名工业企业、军工企业被查抄和无限期停工,所有的日本经济财阀们躲在黑暗中瑟瑟发抖。

1945年9月,美军占领日本,强迫日本实施了“解散财阀”等一系列经济民主化改革。通过解散财阀本社(即控股公司)和排除财阀家庭对企业的控制,从人事和资本两方面瓦解了财阀的内部结构,摧毁了财阀的金字塔型支配体制。

解散财阀的改革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解散控股公司。从1946年4月4日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成立后,先后分五批共指定了包括三井本社、三菱本社等多家控股公司,并让这些公司交出所持有的股票,进行公开销售。三井、三菱和住友三大财阀的本社作为控股公司交出了所有的股票,并被解散。这样,财阀就失去了统辖机关。

第二,解除财阀家庭对企业的支配权。

第三,分散股票所有。被指定的财阀家族和控股公司交给控股整理委员会的有价证券,一般均公开出售。到1947年8月开始通过股票的分散出售,改变了日本企业的股权结构,日本一度出现了个人股东占主导的态势。

第四,禁止使用财阀的商号和统一标号。

第五,排除集中,防止垄断再度形成。1947年4月,日本制定了《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保护公平交易的法律》,1947年12月,又制定了《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前者确定了禁止垄断的基本原则,其中特别规定不准设立控股公司,后者规定了对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企业的认定和分割。

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和工业改造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美国从限制甚至想毁灭日本重工业,到鼓励甚至全力帮助日本的重工业、军工业及以所有的物资生产企业。“特需经济”特指因朝鲜战争而给日本工业重生、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意外契机和美元收入。

比如丰田,1951年丰田接到了美军卡车订单,濒临倒闭的工厂获得了大笔资金,把产能全部投入到了为美军服务之中。丰田造车工艺水平很差,经常达不到美军要求,为此美国直接派遣工程师来到丰田工厂,手把手教丰田工人如何提高工艺水平。此外,三菱重工、小松电机等,也接到了美军维修坦克的订单。在美国工程师的指导下,三菱重工不但掌握了维修美式坦克的技巧,甚至能独立生产美式61型坦克。

这些自19世纪中后期发家成名的日本财阀们,本以为近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工业文明就要彻底完蛋,生产车间将要变成养殖场、研发基地将要变成大草原的时候,随着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他们不仅没有失去厂房和设备,反而在占领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的帮助下,快速实现了由近代化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飞跃。

许多跨界政界与商界的大家族,在战后不仅没有得到清算,反而得到了更多更强的经济保障。这样的经济基础,无论如何都不会推动日本在政治和外交上进行真心实意的悔过与道歉的,所以他们最多只承认:日本只是败给了比自己更强大的美国而已。

美国通过资本运作和技术壁垒控制日本主要的六大财阀,从而影响日本的国民经济运行。日本六大财阀-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和第一劝业,掌控全日本60%以上的资产和产业。因此美国只需要集中力量控制这六大财阀,就几乎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尽管日本财阀在二战后的70多年获得了重生、恢复和不断壮大,但日本财阀的命脉却掌握在美国手中。捧得起你,自然也就踩得起你。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在全球的半导体市场已经占据五成以上,于是美国重拳出击,先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再将资本从日本转向韩国,用韩国生产的半导体替代日本,日本半导体行业逐渐走向衰落。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1945年美国情报局认为希特勒要这.. 下一篇小论文:一带一路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