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铁娘子”:执掌英国的女人们
>首页 -> 社会专题 -> 历史天空 2010-06-23 来源:新浪 作者: 【】 浏览:1174

她当时应该并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还有个被迫下台的小个子政治家,他的钦定绰号是“钢铁公司”。6年后,“铁娘子”将与“钢铁公司”发生激烈的碰撞,共同了断两个国家的百年纠葛。

晚年的撒切尔夫人

作者:雪珥

自“铁娘子”肇始,由“铁娘子”振兴,经“铁娘子”落幕,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彻底画上了句号。在这面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英国镜子面前,中国人究竟能看到一些什么值得资治通鉴的东西呢?

“铁”的自然熔化,需要多久?

2013年4月8日,答案揭晓:37年。

这一天,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与世长辞,距她被“铁”化足足37年。

37年前,1976年1月19日,当时还是在野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发表演讲,题为《英国觉醒》。

在这篇演讲中,她激烈地抨击了苏联,痛斥说:“当我们把一切放在腔炮之前,他们(苏联)却把腔炮放在黄油之前。”

5天后(1月24日),苏联官方报纸《红星报》在反驳文章中,送给她一个绰号——“铁娘子”(Iron Lady),她愉快地接受了。她当时应该并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还有个被迫下台的小个子政治家,他的钦定绰号是“钢铁公司”。6年后,“铁娘子”将与“钢铁公司”发生激烈的碰撞,共同了断两个国家的百年纠葛。

自此,地球人都知道,不论用何种语言,“铁娘子”这个词汇主要就是指这位英国女政治家的绰号。

“铁娘子”逝去后,各种媒体在不断地告诉着受众们,“铁娘子”为什么那么“铁”: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这位英国历史上迄今唯一的女首相,也是20世纪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都显示出了相当铁腕的一面。

对内,她砸碎了“英国特色的大锅饭”,摧毁了工会的霸权,推动了自由经济的发展;对外,她不惜倾举国之力,为了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小岛(马岛),而发动了一场战争,大获全胜,令英国人仿佛感觉到了帝国重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带给英国的,与其说是帝国复兴的曙光,不如说是“老大帝国”的体面辞世。

吊诡的是,这个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其国运似乎总是与“铁娘子”密不可分:它在第一位铁娘子(伊丽莎白一世)手里诞生,在第二位铁娘子(维多利亚女王)手里壮大,也在最后一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手里发出了最后的吼声。

“铁娘子”们改变了英国,改变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也改变了中国。她们所缔造、维护的英国,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中国的一面镜子,在照见衰老、孱弱的同时,也照见了距离和希望。

铁娘子1.0:海盗女王

“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

缔造了大英帝国的,就是一位“铁娘子”——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所继承的,是一个危在旦夕的王位,内有宗教纷争,外有强敌环伺,债台高筑,族群分裂。帝国的缔造,开始于这位“铁娘子”的“攘外必先安内”:在她即位的第二年(1589年),颁布了《最高权威法》,再次重申了她父亲亨利八世的基本国策,由国王兼任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导人,国王成为英国的唯一领导核心,实行一元化领导,这有效地遏制了来自教会的掣肘,缓解了国家因宗教纷争而导致分裂的危险。

为了维稳,她对苏格兰和爱尔兰都采取了强硬的手段,甚至不惜处决了堂姐、苏格兰女王玛丽,与爱尔兰也在1594年开始了血腥的“九年战争”。她的间谍头子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则在国内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特工网络,提供了维稳利器。

对外,伊丽莎白则积极开拓殖民地。1578年,她派遣汉弗莱·吉尔伯特前往北美,试图建立殖民地,但最终未能成行。1583年,吉尔伯特第二次尝试,来到了纽芬兰岛,宣布此地为英国殖民地,自此正式掀开了英国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序幕。1583年,因此也被看作是“大英第一帝国”的开端,“第一帝国”时期持续了200年,直到1783年美国独立。

伊丽莎白最“铁”的国策,就是积极对抗西班牙。她不仅向法国的新教徒国王亨利四世提供军援,建立统一战线,还放手发动“海盗”,发起了一场海上“人民战争”,伊丽莎白本人因此被称为“海盗女王”。

依靠“海盗”发起超限战,对于这位 “铁娘子”来说,实在也是无奈之举。伊丽莎白即位之初,国库的外债高达200万英镑,根本无力在国防上大举投资,将海盗改制成准海军,就成为一项经济实用的政策。

改造后的海盗,持证上岗,被称为Privateer(私掠者) ,单词拼写与Pirate(海盗)相似,其手段也依然是海上劫掠。区别在于,私掠者持有女王颁发的劫掠许可证,对劫掠的对象、区域有严格的限制,并且要向女王缴纳一定比例的劫掠所得。私掠者其实就是“铁娘子”手上的海上民兵、第二海军,虽然经常与海军协同作战,但却并不听命于海军的指挥,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可以在规定地点、规定范围内自由行动。为了防止他们违反这“双规”条件,政府一般在授予私掠许可证的时候,要求船主缴纳“履约保证金”,违者将被罚款、刑事处分,甚至处决。

毫无疑问,“海盗女王”的头衔一点都没有冤枉这位“铁娘子”。私掠,实在是英国人的一大重要发明,这一发明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蒸汽机的诞生相媲美。这台“海权”蒸汽机,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为“海盗”进行了正名,“海盗”行为不再是邪恶的,而是爱国的、高尚的。

私掠的成果是显著的:

1568 年,英国人劫掠了西班牙的军饷船,获得了价值15万英镑的巨额军饷;

1572年,最著名的私掠者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巴拿马地峡攻击了西班牙运送白银的骡队,获得50 吨白银;

1577年,被西班牙舰队追击的德雷克,因为无法通过戒备森严的麦哲伦海峡,被迫南下,却“发现”了一道新的海峡,可以直达太平洋,这道海峡日后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德雷克进入太平洋之后,在美洲西海岸夺取了大量金银。这里虽然是西班牙殖民地,但西班牙人以为此地极为安全,并未设防——实际上,西班牙人根本就没做好欧洲同行们会窜入太平洋的准备,几乎所有的东方殖民地都处于不设防或低度设防的状态。德雷克的这次远征,带回了50 万磅“战利品”,相当于英国王室一年的收入。伊丽莎白女王亲临海盗船,为德雷克颁发“爵士”称号。

据经济学家估算,整个17世纪的英国海外投资中,海盗们的收获,仅次于东印度公司。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德雷克的三次大规模掠夺性远征奠定了英国海外投资的基础。”

英国人兴奋地投入到“私掠船”的海盗事业当中。据估计,在1565~1603 年的英西战争期间,英国的私掠船至少在100 艘,有时甚至多达200 艘。这些有执照的“海盗”们,成为西班牙商船的最大梦魇,也在实战中培养造就了日后英国海军的精英人员。

在歼灭西班牙无敌大舰队的战斗中,参战的英国私掠船,共有64艘之多,而皇家舰队的军舰只有34艘。可以说,海盗、或者私掠者们,此时已经成为英国海军的主力。正是这一仗,建立了英国海上霸权,奠定了大英帝国的根基。

开战之前(1588年8月8日),“铁娘子”伊丽莎白亲临前线,身着银盔银甲,检阅部队,发表了一篇被后世传颂的精彩演讲:

“我可爱的人民,曾经有担心我们安危的人试图说服我们,在武装民众方面要十分谨慎,谨防叛乱;但是我向你们保证,如果连我的忠诚而可爱的人民都无法信任,我毋宁去死。让暴君们去恐惧(人民)吧。以上帝的名义,我将一如既往,将自己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安危所在,寄托在人民忠忱之心和美好愿望之上。……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

当击溃无敌大舰队的胜利消息传来时,伊丽莎白离开要塞,与普通民众共庆胜利。此时的民众,为了迎战西班牙,都已经全副武装,而她仅仅带了6名随从。这种对自己和民众的“铁”的信任,令伊丽莎白在数百年后依然赢得民心,这或许也正是她“铁”得有底气的根源——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历史上所有其他君王。在这位铁娘子的统治下,英国终于进入列强行列,伊丽莎白时代,也被看作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享年70岁(1533~1603年)、在位45年(1558~1603),与中国明朝的嘉靖(1521~1567年在位)、隆庆(1567~1572年在位)、万历(1572~1620年在位)同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英两国的国运开始了第一轮正面碰撞,曾经一直遥遥领先的中国,开始衰落,让位于纷纷崛起的欧洲诸国,而最后的领跑者则是英国。

在伊丽莎白执政期间,1600年12月31日,英国组建了东印度公司,积极向东方扩张。而此时的中国,虽然经由隆庆皇帝的改革开放,解除了海禁,但依然对海洋贸易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在宋元时代曾经主宰太平洋的中国海商,经过了200多年来自祖国的严厉打压,根本难以对抗西方的同行。

美国学者斯塔弗里阿诺斯感慨道,与当时在技术上更为成熟的中国相比,西欧依然是无可匹敌的,因为“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曾经对过去500年的世界海洋霸权国家实力资源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海洋霸权的改变,在于不同势力对于可支配性资源掌控能力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核心要素,就是“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或许正是“铁娘子”伊丽莎白之“铁”的根本?

铁娘子2.0:日不落女王

“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我已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第一代“铁娘子”伊丽莎白之后200多年,大英帝国迎来了又一位“铁娘子”,将国运推上了巅峰。而这位“铁娘子”,把中国当作了第一个需要征服的对象。

这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即位的时候,大英帝国已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尽管此前失去了北美13个殖民地(即美国),但其在美洲、亚洲、非洲,依然占据着最多的土地、统治着最多的人口。与中国比邻的印度,也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0年1月16日,登基3年、时年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当届国会开幕时发表演说:“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我已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两周前(1月5日),两广总督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广州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军舰“窝拉疑”号则宣布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中英局势陡然紧张。这成为维多利亚女王即位3年来最大的一次考验。

2月10日,维多利亚女王举行了大婚典礼。沉浸在新婚快乐中的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耽搁国务,她签署了一份文件,同意内阁任命56岁的懿律为英军司令,准备率兵远赴中国作战,并将配合内阁说服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

两个月后(4月份),英国国会经过激烈的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同意对华采取“军事报复”。

第一次中英战争爆发了,尽管英国宣称是为了贸易自由,但英国国内的反鸦片人士,将这场战争称呼为“鸦片战争”,这个名称日后得到了一致公认。

在大英帝国走向全盛的维多利亚时代,中国不幸成为“铁娘子”的第一块垫脚石。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在位64年(1837~190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在她手上,英国终于建成了“日不落帝国”(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统治了全世界1/4的土地和1/4的人口。维多利亚时代,与中国清朝的道光(1820~1850年在位)、咸丰(1850~1861年在位)、同治(1861~1875年在位)、光绪(1875~1908年在位)交集,“铁娘子”统治下的英国,也深深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3年前(1837年),维多利亚加冕时,在遥远的中国,55岁的道光皇帝,正为英国商人走私鸦片带来的巨额白银外流而苦恼;52岁的福建人林则徐正在担任湖广总督,他用铁腕手段成功肃清了境内的鸦片交易和鸦片吸食,这坚定了道光皇帝禁烟的决心;26岁的湖南人曾国藩则客居在长沙的湘乡会馆,刻苦攻读,准备来年再度入京会试;23岁的落地秀才洪秀全得了一场大病,他日后解释说那是“升天”见到了上帝,并得到了造**有理的最高指示;14岁的安徽少年李鸿章正在合肥的乡间安心读书,他的父亲也在准备来年的会试,并将与曾国藩一道“进士及第”;在离李鸿章并不很远的芜湖,一个叫作“兰儿”的2岁女婴,在不断啼哭,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婴将会与刚刚手执令牌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道,成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两个女人……

在改变了中国国运的鸦片战争中,一个吊诡的史实是:发动了战争的维多利亚女王,其本人不仅讨厌鸦片,甚至讨厌烟草,她坚信这些只是麻醉剂,这种毫无必要、毫无愉悦的恶习,是令人恶心的放纵,代表着个人意志的薄弱。

痛恨烟草、蔑视瘾君子的维多利亚,却成为全球鸦片贸易最为有力的保卫者。在她统治下,大英帝国不仅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而且,为了拉动殖民地土耳其的经济,从那里向英国本土大量进口鸦片。

鸦片成为女王的支柱产业,起先是因为其对印度的压榨实在过于残酷,而为了令印度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华鸦片贸易就成为首选。在英国人的主导下,中英贸易迅速形成了“中-英-印”三角贸易关系:中国向英国出口大量的茶叶和丝绸,却对英国产品毫无兴趣,中国获得巨额顺差;英国向印度倾销纺织品,获得巨额顺差;印度则向中国出口大量棉花和鸦片,冲抵中国在中英贸易中获得的顺差。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854~1858年),英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每年高达719万英镑,而印中贸易中仅仅鸦片一项的顺差就是637万英镑,相当于英国逆差总额的89%。印度一方面是英国的“肉牛”,为英国提供廉价原料、劳力和市场,另一方面,也成为英国的“奶牛”,吃下中国的草,挤出英国的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势力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维多利亚女王也逐渐成为大清国精英阶层人人皆知的“英吉利女主”。

吊诡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关系进入了和谐阶段。在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自称是“耶稣二弟”的洪秀全,已经占据了近半个中国,似乎极有希望推翻“鞑靼人”(Tartar,英国朝野对满清政权的惯称)的统治。英国曾经面对艰难选择:究竟是继续扶持清王朝,还是转而支持耶稣的二弟?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及运动初期,英国对华政策的主流还是炮舰政策。但中国内战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令英国在华最为重要的商业利益受到严重的影响,他们看清了清政府在稳定中国局势方面的关键作用,遂开始调整政策,转而扶持清政府,同时在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过程中加紧渗透,力图将中国政权“英国化”。

此时高喊扶持中国口号的,居然就是英国著名的鹰派、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决策者巴麦尊勋爵。1863年7月6日,英国议会就对华军援进行辩论,巴麦尊首相发表了长篇演说,鲜明地提出,维持中国稳定、推进中欧贸易符合英国的最大利益,英国的对华政策必须是“忠诚、坦率及友好的”;英国如果不能支持大清国的改革,那无异于自杀。据《泰晤士报》报道说,在巴麦尊演说结束时,激动的议员们起立并长时间欢呼。

巴麦尊的意见,得到了“铁娘子”的支持。一个多月后,维多利亚女王批准阿思本舰队计划,英国枢密院随即正式发布敕令,批准这一行动。自此,2年前还在你死我活厮杀的中英两国,忽然变成了“同志加兄弟”。

直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实际上成为英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遏制俄国南下,更为了英国的经济利益,英国的确在全力协助维持大清政府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的海关税收系统、海军系统等,迅速开始了“英国化”的进程,国力大有提升。大清国第一轮30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中英关系极为亲密的30年。

1875年,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国与中国》的文章,提倡中英协作。文章提出,中国统治着3亿多的庞大人口(英德当时的一些地理学家甚至估计当时中国人口在4.5亿~5亿),超过大英帝国(包括所有殖民地)的2.8亿人口,两国人口相加,就等于人类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中英两国无可争议地并列世界上最伟大的两大国家。

英国人给大清帝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中国的海关、海军,都基本照搬英国的制度,而分布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镇江、九江、厦门等地的英租界,更成为女王陛下展示强权、财富、管理能力的窗口,也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维多利亚的64年统治中,虽然君主的权力远远不如伊丽莎白时代,但作为意志坚强的“铁娘子”,维多利亚女王在与历届英国政府打交道时,依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保持政策稳定、持续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上一任“铁娘子”伊丽莎白奠定了英国海上霸权的根基,那这一任“铁娘子”维多利亚,就是将这种霸权当作了“第一生产力”,用足用好,与工业革命相互呼应,终于将英国送上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宝座。

“铁娘子”维多利亚之“铁”,绝不仅仅是坚船利炮,即便清朝时的中国人,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英国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为中国着意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从军工生产到政治体制。美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一书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而这种框架的核心,就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这正是“铁娘子”之“铁”的根本。

铁娘子3.0:铁也会弯曲

“中国即便有很多弊端,它也不应该被孤立。中国太重要了,孤立无法解决问题。”

刚刚过世的撒切尔夫人,可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铁娘子3.0”。她的存在,对于比她小1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有如此优秀的治国人才,英国的荣光得以多保持了几年,但也夺去了原本或许可以投射到女王身上的光芒。

当还是反对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被苏联人称为“铁娘子”的时候,英国其实已经没做老大很久了。正是撒切尔夫人在冷战中的“铁”的表现,以及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不惜奔袭万里,与阿根廷在南半球大打出手的“马岛战争”,让英国人依稀看到了伊丽莎白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再现。

对于中国而言,有关撒切尔夫人“铁”的一面,至少有一些内容是在以讹传讹中被附会了。传播得最为广泛的,是说撒切尔夫人曾经表示:中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然而,遍查资料,撒切尔似乎并没有这样说过。最为接近的,是2000年她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做了一场题为《成就领袖、时不我待》的演讲,认为“中国不会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至少在它卸下沉重的社会主义负担之前。不过,它依然是一个怀着潜在敌意的地区性大国。”

她认为:“中国无疑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本已众多的人口仍在增长,同时增长的还有它的经济以及它的野心——所有这三点与俄罗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中国还有更甚于俄罗斯的地方,那就是它过去的历史和目前的意识形态都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然会深深地敌视西方。……中国即便有很多弊端,它也不应该被孤立。中国太重要了,孤立无法解决问题。”

显然,在这位“铁娘子”看来,制约中国崛起的是体制,而不是无法出口思想观念。

当她带着远征阿根廷的胜利余威,前来北京与邓小平商谈香港回归时,在“钢铁公司”面前被碰得一鼻子灰,离开会场时,甚至摔倒在台阶上,以至于全世界要追问:“铁娘子”是否碰上了比她更为强硬的东西?尽管如此受挫,她最后还是选择了与中国的合作。这对于一向强悍,宣称从不弯折的“铁娘子”来说,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

如果说马岛之战,是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次雄起,那么,在香港问题上的明智妥协,则是这个帝国走下神坛后的成功软着陆——历史证明,实现明智、平稳的软着陆,甚至比崛起更为艰难。

自“铁娘子”肇始,由“铁娘子”振兴,经“铁娘子”落幕,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随着最后一位“铁娘子”的逝世,已经在2013年4月8日,彻底画上了句号,可以盖蛔论定了。

在这面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英国镜子面前,中国人究竟能看到一些什么值得资治通鉴的东西呢?究竟是什么,能赋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铁”的内涵,而导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再需要冒险依赖某个人的能力、操守乃至性别?

人们都会注意到一只鹰——而不是一群鸽或者一大群鸡——的消失,因为,天空突然少了些什么,但是,一只鹰的消失,依然不减天空的辽阔……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最后的一万名湘西土匪:为求生路.. 下一篇英雄标志-古希腊雕像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