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节后逢招工潮 新一代求职者的三个“不想”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备忘 2015-03-22 来源:搜狐网 作者:佚名 【】 浏览:626

■资料图

连日来,在温州市区西山东路一职业介绍所内,求职者们面对众多高薪工作仍不为所动。春节过后,随着企业订单回暖,用工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许多缺工企业打起了“工资仗”,但很多求职者仍选择“按兵不动”,以等待更好的机会。

节后又逢招工潮,各大劳务市场里不时涌现出年轻的新面孔,不管是青涩或老成,“80后”至“90后”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温州求职的主力军。

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在温州市的求职人员中,学历初中以下、高中、大专比例分别是97.23%、2.63%、0.14%,到去年变化为92.16%、7.29%、0.56%。用人单位对初中以下学历的老一辈民工,招用比例逐年在减少。

面对新一代的年轻求职者,即使不少企业逆市加薪,使出浑身解数大打福利牌,不少人似乎不为所动。那么,他们期待怎样的工作岗位,对未来又是一个怎样的期许?记者日前走入他们中间,记录他们求职的心路历程。

“不想打一辈子工”

为了招到人,不少企业大打“福利”牌,诸如“探亲来回报销车票”“带薪休假”“节日派发红包”等福利,均写在了招聘简章中的显眼位置。

站在天骄笔业的招聘摊位前,黄万荣只是作了简单的询问后就离开了。

“福利待遇不错,但岗位不是我想要的。”面对记者的采访,黄万荣答得很干脆。

今年27岁的黄万荣,初中毕业后随父母辗转沿海各大城市务工,先后从事店员、机械加工和司机等多种岗位。2010年来到温州,略懂电脑的他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淘宝网,便和一群年轻人在淘宝网上从事温州鞋企库存的皮鞋经营。随着业绩步步见好,熟悉流程的几个帮手,找到货源后拉走了顾客自立门户,这个团队最终解散。

虽然几次从头再来,却没有以前的那般幸运,还捣空了几年的积蓄。再创业不但要有先进的商业模式,更要有充足的启动资金,这对他来说都不容易。

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暂先加盟求职者行列,等积累资金和人脉后东山再起。站在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的求职市场里,他的求职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有保底工资的营销岗位,他说这是建立人脉关系的最好途径,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提升和挑战,“温州有廉价商品,有政府大力支持电商的优惠政策和强大的购买力,只要把握好时机,今后一定会有机会。”黄万荣对未来很期待。

“不想变成‘机器人’”

几天下来,虽然没有觅得合意的工作,站在求职大厅里,来自安徽阜阳23岁的陈小亮依然一脸从容。虽说是首次来温,但近年来沿海城市持续的民工荒让他对未来的岗位充满诸多期待,月工资2500元以下的工作基本不考虑,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也不想考虑。

很快,一家位于市区南白象橡塑注塑公司开出的每月3400元至7000元的“注塑打样”岗位引起了他的兴趣。

陈小亮似乎没有被高薪所动,而是对招工简章里的社保、加班费、出勤奖、餐补、夜班补贴和带薪休假等问题问得相当仔细,这些福利是否包括在月工资中,是否会写进劳动用工合同等细节是他最关心的,直问得招聘人员不时向领导请示,不耐烦之际干脆以“进来不会亏待你”来作回答。

模棱两可的答复让陈小亮感觉有些不踏实,权衡之下还是放弃了这家公司。

“有些企业为了招到人,说得比做得好,不菲的月工资,往往要加很多的班才能拿到。”陈小亮说,五天前被一家位于梧田蟠凤的服装企业开出的“四天一休息”的福利吸引,去了厂里后知情人告诉他,所谓休息,是指当天晚上不加班,只需工作十个小时,这才恍然大悟。

有了这次经历后,他对企业开出的福利并不全信,他说宁可先观望也不急于就业,他不想被人忽悠,更不想变成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不想再这么漂下去”

农历正月十一,在龙湾蒲州街道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中心附近一条招工马路上,招工摊位一字排开。站在人群中的戴雷雷一身休闲红色风衣搭配一条棕色围巾、一个蓝色双肩包,打扮颇为时尚。

这位爱吃麦当劳的“85后”,曾是温州市一家知名餐饮店的店长,去年底与主管在工作中起争执,血气方刚的他愤然辞职。

辞职,求职,再辞职,在温州五年打工岁月中,他一直这样重复着,做过鞋包工、烫熨工、客服、业务经理等多种工作,阅历可谓丰富。聊起往昔的打工经历和对温州的评价,可谓爱恨交加。

“温州季节性用工现象较明显,旺季时大量招工,淡季时随时辞护,员工没有归属感。”戴雷雷说,曾经有一年因为生产淡季,他被双屿一家鞋企辞退,从这以后他对制造业没有“好感”。

“特别是服装企业加班太多,为不流失员工,采取克扣一定比例工资,年底返还制度。”戴雷雷愤愤地说道。

今年春节回家过了年,父母在当地为他物色了一事业单位办公室临时工一职,但很快就被他拒绝了。他说,这种激不起任何激情漪涟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

正月初八开始,先后在深圳、厦门、义乌等地开始他的寻梦之旅。一路下来还是回到温州,一番比较后他认为这几年温州的务工环境今非昔比,讲义气和诚信的老板多了。年初在和一位老同事聊起时,无意中得知餐饮店的一位员工因为家人生病急用钱,老板二话没说让他预支几个月的工资,让他有点小感动,他也后悔当初的意气用事辞职。

如今站在这里求职,他说想找份稳定的工作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想再这么漂下去,如果没有中意的岗位,他想找老板谈谈,重回这家餐饮店。

记者手记

拿什么留住年轻一代

“找不到中意的工作会回家吗?”在各大劳务市场,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多数年轻的求职者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干脆说不知道,显然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多少有点苦涩。

据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统计,近年来求职大军中,“80后”“90后”的比重大为增加,逐渐成为温州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尽管城乡的收入差距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在日益缩小,但对于前来求职的年轻务工者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揣一个难以释怀的“城市梦”

来自江西九江市的“90后”求职者周卫卫向记者坦陈,这几年不少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温州务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不比家乡高,扣除房租甚至相差无几,但这并没有使他产生回乡的念头。他喜欢上网,喜欢喧嚣的城市生活,最主要的是温州有许多商机和这座城市的活力,这是家乡所不能比拟的。

在和他们的对话中,记者明显感到农村的语境已经跟他们渐渐疏离。相当一部分人从小随着父母辗转各大城市务工,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于农村的孩子,离农业、农村已渐行渐远,这或许是大多数人难以回答的主要原因吧。

不可否认,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理想,不甘平庸,是“温州创造”的生力军。面对新一代的务工者,不由得让人深思:我们拿什么吸引年轻一代。

依稀记得有一年春节,媒体发布的一张19岁的务工者背着100斤的背包和帐篷徒步七天七夜回家的图片,让人心酸不已。不得不承认,家始终是外出务工者最温暖的“港湾”,纵然在外受尽委屈甚至是苦难。

如果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能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相信民工荒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据温州日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温商张福林非法集资诈骗 下一篇3名打人城管被拘10-15天 官方:公..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